
集群是什么
Redis通过持久化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上,重启从硬盘中加载数据,保证在服务器重启时也不会丢失数据。
由于数据是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的,如果这台服务器出现硬盘故障等问题,也会导致数据丢失。
为了避免单点故障,通常的做法是将数据库复制多个副本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,这样即使有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,其他服务器依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。
Redis 提供了复制(replication)功能,可以实现当一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后,自动将更新的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上。
在复制的概念中,数据库分为两类,一类是主数据库(master),另一类是从数据库(slave)。
通过引入主从复制机制,主要是为了:
描述下整体的流程
主从复制优点
主从复制缺点
第一种主从同步/复制的模式,当主服务器宕机后,需要手动把一台从服务器切换为主服务器,这就需要人工干预,费事费力,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。这不是一种推荐的方式,更多时候,我们优先考虑哨兵模式。
哨兵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模式,首先 Redis 提供了哨兵的命令,哨兵是一个独立的进程,作为进程,它会独立运行。其原理是哨兵通过发送命令,等待Redis服务器响应,从而监控运行的多个 Redis 实例。
然而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服务器进行监控,也可能会出现问题,为此,我们可以使用多个哨兵进行监控。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,这样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。
订阅模式: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。
描述下,待补充
优点:
缺点:
Redis Cluster是一种服务器 Sharding 技术,3.0版本开始正式提供。
edis 的哨兵模式基本已经可以实现高可用,读写分离 ,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每台 Redis 服务器都存储相同的数据,很浪费内存,所以在 redis3.0上加入了 Cluster 集群模式,实现了 Redis 的分布式存储,也就是说每台 Redis 节点上存储不同的内容。
Redis 集群有16384 个哈希槽,每个 key 通过 CRC16 校验后对 16384 取模来决定放置哪个槽。
每个节点都有插槽slot,取值0-16383。
还有一个就是 cluster,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集群管理的插件。
当我们的存取的 Key到达的时候,Redis 会根据 CRC16 的算法得出一个结果,然后把结果对 16384 求余数,这样每个 key 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-16383 之间的哈希槽,通过这个值,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,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。
集群中每个节点存放一部分哈希槽节点,比如当前集群有3个节点,那么:
当添加、删除或者更改变某个节点哈希槽数量时,只需要在过程匀下哈希槽到其他节点中,不会造成集群不可用状态。
在移动过程中,对于搬移这些节点的如果查询怎么处理?
为了保证高可用,redis-cluster集群引入了主从复制模型,一个主节点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从节点,当主节点宕机的时候,就会启用从节点。当其它主节点 ping 一个主节点 A 时,如果半数以上的主节点与 A 通信超时,那么认为主节点 A 宕机了。如果主节点 A 和它的从节点 A1 都宕机了,那么该集群就无法再提供服务了。
它们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。客户端可以与任何一个节点相连接,然后就可以访问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。对其进行存取和其他操作。